41)落实以教学为中心,有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工作评价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保障,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90%以上。
为保证教学管理的全覆盖,上海外国语大学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工作规范、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教师及学生管理条例等方面,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涵盖教、学、管等方面以及各教学过程与环节的要求与规范的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与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全面稳定教学秩序,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每年对相关的教学管理规定进行升级修订,明确各级各类教学事故的处理办法,并事先告知教师,做到信息对称。学校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狠抓教学的六个环节,为学校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上下一心,以迎接上海高校本科专业达标评估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尽快补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短板。学校制(修)订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课程考核工作规范”、“关于强化教学六个基本环节的原则性意见”、“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秩序稳定。建立了由组织系统、制度系统、评估系统、信息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无重大教学事故。坚持三级听课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和教学督导制,每年对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环节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优良。
以教学六个环节为抓手,通过督导制、三级听课制,强化过程性评价,并利用评价结果诊断教学中的问题,便于教师得到及时反馈,调整改善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分成三类,语言类、非语言类和体育类。学生课堂教学评价设计七类指标体系,推行分类管理与指导。制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教学课堂教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学生用评价量表,设定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生总体评价五个一级指标。根据学校课程类型,按理论课、外语技能课、外语知识课、体育课、实验课、实习指导课、毕业论文指导等七大类课程的授课特点和课程性质,设计二级指标,形成七类不同的指标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与指导,对教师教学起到了导向作用。加大研究型教学考查力度,引导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每学期督学随机听课、抽查试卷、论文,采取过程性的监督,及时反映教学状态,并给出教学建议,有效提高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各部门齐心协力的建设,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第三方评估评价项目,均形成相应的报告,同时邀请专业人员在全校范围进行解读,并将相关数据应用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的养成、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划、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学设备仪器的更新、图书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中。加大研究型教学考查力度,引导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维护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规范教学管理工作,严肃处理教学工作中发生的各种事故,制定发布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试行)》。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在91.97%。组建青年教师创新培育团队,为教学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组建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和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培育团队,实现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促进师资队伍的持续发展和优化。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和培育团队实行导师制、顾问制。每个团队聘请一名或一名以上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充分发挥了资深学者的传帮带作用,凝炼研究方向,凝聚研究力量。团队建设对于我校的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领军人物的培养,对推动我校科研工作和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支撑材料:
推进本研融通,完善质量监测:上外召开第十三届教学督导组成立大会暨教学督导工作会议
42)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好智库等决策咨询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改革创新发展。
上外外国语言文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学校总结首轮“双一流”建设经验,高起点谋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编制建设,初稿经各院系、科研院所、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校学术委员会充分讨论,经校外专家组严格论证,在汇聚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上海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上海外国语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探索外语学科建设新模式,打造具备顶尖竞争力的高峰学科。以打造顶尖竞争力为目标,推动外语学科建设模式不断优化。顺利完成高峰第二阶段建设总结工作,全面梳理2018-2020年高峰第二阶段建设总体成效、特色亮点和典型案例。编制新一轮高峰学科建设方案,2021年5月,启动新一轮高峰学科建设方案编制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确立了新一轮高峰学科建设的主体思路,即聚焦五大重点建设领域,实施团队负责人机制,探索以团队建设引领学科发展、带动资源整合与成果产出,以学科重点领域建设带动学科整体发展的建设模式。完成新一轮高峰学科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并顺利通过市教委评审。推动落实高峰学科建设任务,积极推进高峰学科建设方案落地实施,启动新一轮高峰学科建设。
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2021年年获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顶尖期刊上发表众多高水平论文数目均有突破。加快学术期刊国际化步伐,推出《口笔译研究》、《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研究》、《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3份国际学术期刊。
在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方面,上海外国语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国家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上海市政府《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的六大专项行动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主体承办“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两个智库建设专项行动,并参与两个其它人文合作交流等专项行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重要指示精神,办好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做好阿拉伯国家官员培训。周密安排、圆满完成外交部所委托中心的主要任务——阿拉伯国家官员培训。主动作为,深化内涵建设。建立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与我校阿拉伯语系、中东研究所、丝路战略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师资和学术资源共享机制,将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打造为中阿改革发展和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和重要智库。发挥专业智库功能。办好《中阿改革发展研究简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智库合作,充分利用与培训班学员交流的机会,切实掌握阿拉伯国家精英人士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产出更多智库研究成果。
上海外国语大学不断完善和加强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综合平台功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建设的通知》,将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作为独立建制的二级单位加强建设,完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的体制机制建设;完成基于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的国别与区域研究独立交叉学科的设置;由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和卓越学院合作打通本硕博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渠道,加大国家紧缺的全球与地区治理人才培养力度;每年举办“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会议。
学校科研评价体系坚持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强化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产学研合作。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完善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引导智库成员向应用研究转向,催生更多兼具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成果。为体现智库研究的重要性,加强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上海外国语大学修订了原有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工作量化标准与奖惩办法》,加强了对咨询报告等社会服务工作的奖励,增加了对咨询类和社会服务类成果的量化计分,规定政策咨询、社会服务等按照一定标准计算工作量,以鼓励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
聚焦全球话语能力建设和国别区域知识生产创新,持续推进智库集群建设,提升服务“国之大者”的能力。每年上外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和智库上报的各类专报,数量、质量均列上海高校前茅。2021年省部级及以上采用的决策咨询信息超过100份,较前一年度增长约46%。
支撑材料:
上外外国语言文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专家研讨会暨学科评议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在上外召开
新一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成立秘书处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释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全球善治:第四届“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在上外召开
构建可共通的中国话语体系:第四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上外举行
43)学校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规范,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标。
学校设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学校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在教育教学、集体活动中坚持使用普通话,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达标率居全市高校前列。通过推普周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全校师生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和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营造健康向上的语言文字环境。学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达标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过去五年中三次居全市高校首位。
开展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完善统一领导、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更新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名单,修订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章程,规范各类文件和管理流程。
在获评上海市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基础上,顺利通过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实地考察,获评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充分发挥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优势,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社会公共服务中文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积极参与上海地方语言文化保护,努力提升外语服务功能,促进社会规范用语用字。
为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于每年9月的第3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进行一系列丰富且有特色的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活动,2021年活动主题“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书写时代新篇”等,活动包括宣传展示、文化竞赛、志愿服务等等,形式丰富,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开展“经典诵讲写”等国家语言文字品牌活动,一项作品入围全国决赛并获奖。组织教师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上海市民诗歌节等活动,其中一篇作品获评上海市民诗歌节一等奖。
2021年,“语言与未来”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对当代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号召,依托语言学科优势,创新实践活动形式,提升宣传集聚效应,求深度、强特色、务实效,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青春力量。服务队获教育部表彰表扬信,被授予2021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原创双语版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纪实专题片《语言与未来》(Language and Future)自上线以来,全网播放量近40万。
在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设置“中华文明&文化传承”模块,开设《汉字与文化》《国学基本知识》《汉语趣探》《论语导读》《唐诗与宋诗赏析》《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等多门语言文字、传统文化类课程;在通识教育必修语文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教授中国语言文字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观教育。选修课程的丰富和必修课程的革新,为学生了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提供了多元途径。
支撑材料:
© 2020 上海外国语大学 Shanghai Intem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SISU|沪ICP备050514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