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索人物】王薇薇:战地盛开的蔷“薇”

发布者:时雁发布时间:2015-01-14浏览次数:3659

(上外新闻网讯)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节目播发了一则战地女记者随叙利亚政府军亲历大马士革巷战的报道,继而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网友们都对记者大无畏的敬业精神表示由衷地钦佩。镜头中的叙利亚硝烟弥漫、战火不断,四周满是断壁残垣,街道上遍布狙击点。而那个勇敢地行走在枪声中的年轻女记者,正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2009届毕业生王薇薇,现任中央电视台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记者站站长。据了解,目前叙利亚只允许4个国家的记者在当地采访,而中国记者就是其中之一。

本网编选了相关视频及特稿,与读者分享她的事迹,并向这位西索儿们的优秀榜样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顺颂一切平安!


(《新闻联播:本台记者探访大马士革南郊战区》,中央电视台,
2013112日)


(《新闻直播间:亲历大马士革南郊战区战况》,中央电视台,2013112日)(截图)

 

记者通过QQ与远在叙利亚工作的王薇薇取得了联系。王薇薇说,她现在在叙利亚首都,局势还比较稳,但是像在哈马、霍姆斯、伊德里布等城市局势就不好。“我15日刚刚从南部城市德拉回来,那里是叙利亚动乱的起源地,目前德拉市区秩序恢复得很好,但郊区还有人在游行。”王薇薇告诉记者,在叙利亚采访比任何一个中东国家都困难,前天就只有我们中国的记者进了事发地。  

“一到敏感地区,只要拿出相机,当地的安全人员就围过来了!”王薇薇说,她亲眼看着采访对象由安全人员带走,不过对中国记者还算最友好了,虽阻止采访,但也不会对中国记者怎么样。王薇薇表示,当地自3月份局势动乱以来,她工作强度大增。而遇到出差最累,早晨7时出发,由于要赶新闻,都是要当天赶回的,而且都是坐汽车。一般回家的时候,都是第二天早上一两点钟了,还要接着干完手里的活。 

 

——摘自《“最勇敢的无锡姑娘”:央视常驻叙利亚记者王薇薇》(《江南晚报》)

 

2012413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放了一则来自叙利亚的消息,在那段不足3分钟的视频里,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报道这则消息的战地记者王薇薇。采访的前半程比较顺利,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达利亚的街道上行人、车辆一切正常,路边的商店也在正常营业,时不时地还能看见孩子们在街上追逐嬉闹,一切征兆都预示着事态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就在王薇薇的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声爆炸惊呆了所有的人。当时王薇薇正在车里接电话,而爆炸就发生在离他们的车仅有不到50米的地方,如果这个炸弹威力再大一点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爆炸后,广场上的人群和车辆瞬间全部撤离,而王薇薇恰好被滞留在广场的中心位置,无地方可以逃,她只能下车趴在地上,把头盔扣在头上。叙利亚安全部队人员立刻冲过来保护她,并与武装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交火。然后,她被带进了叙方的装甲车内,尽管当时情况非常危险,但在没有摄像机的情况下,王薇薇还是坚持用手机拍下了那些珍贵的画面。

这段视频在央视播出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人看到新闻后都第一时间联系了王薇薇的父亲。她父亲说:“是别人告诉了我之后,我才知道发生了这么危险的事。”随后,他就拨打女儿的电话。“爸,这次是有惊无险,我没事,我很好,我现在正在去采访的路上,您放心!”面对女儿简短的回答,他既担忧又骄傲。“每次重看那段画面,我都为她的勇气感到自豪!”据他介绍,为了不耽误王薇薇的工作,家里几乎从不主动打电话给她,如果有空,王薇薇会联系家人。而每次与家人的沟通往往都是在她出发去采访的路上或是采访回来的车里。这段时间由于局势格外紧张,王薇薇已经20多天没有跟家里联系了,家人只能通过观看她传回来的新闻默默关注她。“这是她热爱的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全家支持她!”王薇薇的父亲说。

 

——《央视一段珍贵视频背后的故事》(新华网)


(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微博,截图)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一则记者跟随叙利亚政府军亲历大马士革南郊战区的报道。镜头里,一名稚气未脱的年轻女记者,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背心,穿行在枪声阵阵的战区街道,向观众介绍着交战双方的作战情况。这则3分半钟的现场报道,一经放到微博上,立即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和转发,并送给她一个美丽的名字“战地蔷薇”。网友们对这位女记者敬佩的同时,也隔空叮嘱她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归来”!

这名年轻的女记者,名叫王薇薇,今年24岁,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2009届毕业生,现任中央电视台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记者站站长。晨报记者昨天通过电话采访了她。

报道战事随时可能“被狙”

王薇薇告诉记者,她2009年从上外毕业后,在央视阿拉伯语频道工作了一年,2010年底就被派驻叙利亚央视记者站。刚开始的时候,那里还比较平静,但让王薇薇和同事没想到的是,三个月后,叙利亚当地局势进入动荡期,她也正式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镜头中的大马士革市郊,到处可见交战过的痕迹。王薇薇刚进入镜头,一句话还没说完,不远处就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声,她下意识低头弓身,警惕地望向远处,但几秒钟后,她恢复了镇定,接着进行报道。快速地行进,摇晃的镜头,远处一位士兵被击中倒地,枪声由远及近……3分半钟的现场报道,让人看得心惊肉跳。拍摄当天,王薇薇在微博上留言:“又不要命了一回……战场上多走一步可能就进入狙击范围了”。

同为央视记者的张泉灵评论道:“昨天看到这条新闻,对这姑娘敬佩得五体投地,谁都知道巷战的战场是最危险的,冷枪随时响起。”很多网友则是送上致敬、保重、平安等祝福。

“做事不畏首畏脚,很有思路,适合干这行”

王薇薇2009年毕业于上外阿拉伯语系,学生时代就有当战地记者的梦想。谈到当年的爱徒,王薇薇的毕业论文导师、上外东方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孔令涛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她不是死读书的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全面,敢闯,做事情不会畏首畏脚,也很有思路。她适合干这行!”孔令涛告诉记者,王薇薇在大三时,曾经到叙利亚邻国黎巴嫩公派留学过一年,“她对那里比较了解,本科毕业论文写的就是黎巴嫩的政党政治”。

“临阵逃脱不是记者干的活”

记者:作为观众,看报道我们都很为你的安全担心,你当时害怕吗?

王:那天一出镜,后面“啪”一枪,吓得我后来的形象都很差,弓着个腰走。那天因为不能走寻常路,只能翻墙穿墙,跳上跳下,导致第二天小腿都有点疼,平时还是要加强锻炼身体,不过我跑得还是挺快的。

记者:很多观众看了这则报道,都对你表示很钦佩,特别担忧你在那里的安全。

王:其实我在这里已经两年了,对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自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记者:当地还有其他同事吗?

王:我和另外一位常驻同事平时住在大马士革市中心,在报道新闻时才会深入到战地,而且也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才会去。平常,台里也会源源不断派记者来支援我们。另外我们在当地有雇员团队,叙利亚当地线人和当地摄像是我们新闻的幕后英雄。

记者:想过回来吗?

王:没有。央视的国外常驻记者一任是三年,临阵脱逃不是新闻记者干的活,这不符合新闻操守。

记者:你天生是个胆子很大的人吗?

王:做记者都需要一点冒险精神,但是这要建立在小心谨慎的基础上。比如每次我们车停在大马士革街头一段时间,再走的时候我都会不顾形象地趴在地上看,车底有没有被贴上黏性炸弹。

记者:家人会很担心吧?

王:不会不担心,但是我是常驻记者,他们慢慢也习惯了。

记者:三年任满后,你有什么打算吗?

王:如果叙利亚的危机还没有结束,那我会延期在这里呆下去。

记者:为什么?

王:我在这里已经两年多了,看着一个好好的国家,出现了各种问题,心里很伤感。现在我在这里听到每一声枪炮声,我的第一反应都和当地人一样,希望这个事情早点结束,我和他们一起呆了两年,如果危机还在持续,我就走了,就好像抛弃了自己的家人一样。我希望等到结局圆满,他们的危机解除了,我也能很开心地回家。

一方净土,价廉物美,遍地古迹

记者:对那个国家,我们多数人都很陌生,能告诉我们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吗?

王:一方净土,价廉物美,遍地古迹。叙利亚的大多数民众其实并没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记者:我看到你转发了一条“突降大雪,当地士兵堆雪人、打雪仗”的微博。

王:是的,叙利亚人天性还是很可爱的。

记者:能举个例子吗?

王:比如我一个同事曾经看到,在大马士革一个街头,大家都忙着过马路,突然有一只刚出生的小猫停在了路口,还不太会走,连滚带爬,眼看对面的车都快驶过来了,不少叙利亚人发现险情,纷纷上前解救,连在路口乞讨的老婆婆都出动了,最后是警察开着摩托过来把小猫带到马路对面。就是这么一个善良单纯友善的民族却陷入了内战的深渊。

记者:新年了,你有什么新年愿望吗?

王:我不愿意只是从叙利亚传来惨烈的战争画面,希望有一天,我不再报道战争,叙利亚的危机能够早日结束、人民生活恢复稳定。

——《央视“战地蔷薇”来自上外阿语系》,《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