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专栏,陆续推出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学者教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健全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
财务处处长 陈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提出了“健全预算制度”,并从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统一预算分配权、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为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财务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预算管理,以“保民生、保运转、促发展”为理念做好服务,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健全预算制度。努力推进财务科学管理,提升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收入依法组织,加强资源统筹,积极开拓外部资源;支出标准科学,运行规范透明,约束严格有力,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管理注重绩效,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二、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支出审核,压减用途不明确、标准过高、重复申请和执行效率低的支出;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盘活内部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督促各单位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确保上级重大任务和民生财力保障,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三、加强财会监督。推动完善财务稽核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加强对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强化财经法纪刚性约束;建立与审计监督、巡视巡察、纪检监督等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财会监督工作格局,实现监督和管理有机统一;切实提高财务治理能力,确保学校资金、资产安全规范有效。
财务处将牢固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带头坚持预算法定原则,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切实把各方面资金管好用好,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 孙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军号”,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指引。通过对全会精神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这不仅适用于经济社会的宏观层面,对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这一微观领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其国有资产是支撑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全会强调要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种类繁多,包括教学设备、科研仪器、房产土地,还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建立高质量发展理念,不能孤立地看待各类资产,而应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例如,在资产配置方面,要进行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综合考虑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科研需求,避免重复购置和资源闲置浪费,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同时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在实现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度的同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积极探索资产共享机制,促进校内资产的合理流动和共享,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管理效率。
全会提出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对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而言,也应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激发资产的使用活力。一方面,对于一些闲置的国有资产,可以通过租赁、共享等方式,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为学校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学术成果转化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学校的科研成果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此外,全会强调要坚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这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原则。学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资产采购、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流程监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同时,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清查和核算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指明了方向。我们应紧密结合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贡献更多的科技成果。
肩负时代使命 培育创新人才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杨晓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全会深入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为我们高校教师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身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感肩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教育是国之根基。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必须坚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强化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全方位。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系统探索将思想道德教育融于专业课教学的途径,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同时,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做学生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高校科研工作中,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关注“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重大现实问题,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者,要立足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放眼全球,运用前沿方法、世界语言,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发出中国声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教师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致力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除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保障等方面制约教师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学院层面,要针对学科发展特点,进一步优化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实现评价体系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为科研人员提供自由探索和研究的空间,为有重大创新突破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快速成长通道。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教育、科技、人才的工作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