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0-17浏览次数:0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笔谈”专栏,陆续推出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学者教师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推动“招培就”联动 服务高质量发展

招生办公室主任 张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要素资源的协同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校招生领域,新高考改革快速推进,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环节的衔接合作对选拔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愈发重要。学校招生部门需要认真学习思考,稳步对接国家考试招生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助力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

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招生作为学校人才培养链条中的首要环节,与培养和就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拔尖人才培养。作为外语和语言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的“国家队”高校,学校招生工作需要全面加强与培养、就业环节的有机联动,加快推动对接国家战略的高端外语与翻译、关键语种与区域国别、涉外法治、国际组织、国际金融、国际传播等领域的高水平人才招生和培养,强力保障学生在出口端成长为“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

加强招生宣传体系建设。新征程上学校正努力推进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从“复合”到“融合”的转型升级,语言学科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在语言与数据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领域正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新路径。立足于人才培养大局,招生部门需要加快推进全员参与的招生宣传体系和相应的机制建设,构建专业化、信息化的线上线下融合招生宣传体系,讲好上外故事,为考生和社会提供全面、高质量的专业特色亮点宣传信息。

探索招生培养大中衔接。当前国家新高考改革事业全面推进,在考生选考科目组合多样化的背景下,高校招生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高中阶段选科学习情况及生涯规划教育等高度相关。学校拔尖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等多元特色人才培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本科招生培养工作链条进行合理延展。学校招生部门等需要与校内人才培养院系及中学、教育部门加强研讨论证,协同探索大中衔接合作方式和新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将科学选才与因材施教结合好,为学生的科学生涯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服务好学校人才培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  勇于担当

以“一流后勤”支撑保障学校教育综合改革

后勤工作管理处常务副处长  郝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新征程上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后勤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引,作为高校后勤工作者,要自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后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明确改革目标,坚持正确方向。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后勤工作者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员,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守正创新、真抓实干,确保后勤服务与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基础上,以“学校发展、后勤先行”的高度责任感,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保障能力。全会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把师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回应师生的关切和诉求。根据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需求,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内部管理,合理规划和规范开展后勤各类服务,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后勤服务的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严守规矩底线,防范内控风险。后勤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领域,涉及食品卫生、公寓管理、物业修缮等师生关注热点和宿舍收费、物资采购、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在推动后勤改革发展的同时,要认真研究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和任务,强化规矩纪律意识,经常查找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健全各业务条线的工作机制,织密扎牢制度的笼子,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完善内控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廉政风险。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要抓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主动对接学校改革目标和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后勤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坚持使命驱动、主动作为,不断推动后勤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后勤服务保障模式,深化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后勤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升服务质效,不断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加快推动后勤工作向专业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一流后勤”建设的实绩实效。

 

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紧抓关键环节提升课程思政质量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教授 杨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系统推进时代新人培育、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质量与每位党员教师密切相关。“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紧紧抓住课程思政关键环节。

推进课程建设。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是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基础,如果课没上好,思政引领也就无从谈起。关于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在内容上,要对标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整体谋划,统一思政理念,与时俱进修订培养方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实现课程教材一体化;在形式上,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加大翻转课堂的运用,激发学生主动用外语表达的自信心和自驱力。我们要充分发掘精读、泛读、对象国区域国别知识类课程中与中外文明交往史、他者镜像中的当代中国等有关的视角,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必然性,引导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用好实践平台。在建设好专业课的同时,更要发挥好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以知引行、以行践知的独特作用。要充分利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营造的国际交往新局面,统筹、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主场外交活动,中外文明互鉴等高层次文化交流活动,系统设计“多看看、真感触、深认知、强信念、明行动”等实践教学安排,让学生走出课堂,将学到的外语知识用于实践。例如,聚焦坚定“四个自信”,可以让学生实地感受了解新时代发展伟大成就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用外语向国际友人讲述当代中国,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更能引导其将“理解当代中国”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加强队伍建设。课程思政是做人的工作,组织实施课程思政的人,是决定育人效果的关键。要打造新时代高质量的外语专业教师队伍。强化问题导向,聚焦目前外语专业教师理论功底、实践经验、教学法等短板弱项,针对性补缺补差、重点攻关。要把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理论阐释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把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用目标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作为关键环节,把提高对学生的解疑释惑能力作为“点睛之笔”,全面提高外语专业教师利用AIGC、大数据等现代技术,遴选外宣融媒体矩阵中优质外语内容、素材用于课程思政的能力。

 

相关阅读:

初审 / 孙梦彤 编校 /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