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部长来了》入选教育部2022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发布者:李磊发布时间:2022-04-01浏览次数:1160

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了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入选名单,上海外国语大学申报的影视作品“《部长来了》系列访谈录——国际传播领域的‘四史’故事”入选2022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全国共22个项目入选该项目类别,该项目为上海市唯一入选项目,也是该类别中唯一入选的国际传播类影视作品

《部长来了》系列访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创策划,力邀涉外工作的相关部长,基于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时刻,由部长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讲述中国在外事领域历经的挑战、取得的成就及积聚的智慧,梳理中国外事领域取得新成就的伟大历程。系列访谈将思政与传播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跨学科的方法,打破学界和业界的壁垒,对“红色基因”的“原生”传播经验进行探索,打造具有红色基因的影像作品,具有吸引力和传播力的思政教材,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口述史料。

《部长来了》系列访谈目前已推出《听赵启正讲对外传播》《梅兆荣:我的“译”生》两期。成片形式涵盖国内版、青春版、短视频等大屏小屏互促方式,符合新时代青年人的接受习惯,贴近青年人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旨在让思政内容入脑入心,坚定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切实提升“四史”学习效果。


图片

【第一期】赵启正  / Zhao Qizheng

  原上海市副市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委会主任

  “我的职务,我的责任,向其他国家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
  赵启正把中国比作一本13亿到14亿页的厚书。每个中国人是一页,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中国故事。
  他鼓励年轻人要带头把中国故事讲好
  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有两个方向,讲好故事把好故事讲好
  赵启正表示,讲故事的时候要少用政治语言,要理直气壮在内,理直气和在外,不仅要说服对方,还得感染多方,这才有效。
  向世界说明中国,而不是向世界宣传中国。这两者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异:宣传就像撒传单一样,不和对方讨论,不顾对方的理解力,这是不行的;而向世界说明中国,用英文该怎么说很重要。

  谈及曾经参与的浦东开发工作,赵启正说,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浦东发展如此之快,从工作作风方面来讲,是大胆和谨慎相结合,但是更高层次,是对中国制度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拥护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把赵启正称为“Mr. Pudong”(浦东赵)。对此,他谦虚地表示,浦东如果是一支进行曲的话,这个乐队很大,总谱是邓小平同志写的,指挥是中央、上海市委,浦东人、上海人都是演奏的人。我们有幸是演奏员,把它演好,是我们一生的三生有幸的幸事。


图片

【第二期】梅兆荣 /  Mei Zhaorong

  中国前驻德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会长

  1953年,梅兆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公派出国留学,周总理送给他们三句话:“牢记使命;学成归国;为国服务。”

  “我们这些年轻人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而且是一切都为国家着想”。

  留学德国,梅兆荣和同学们主动提出少领一点国家补助,刻苦学习,为国分忧。

  1959年,东德总理格罗提渥访华,梅兆荣给毛主席做翻译,初出茅庐,涉险过关。

  同样是1959年,梅兆荣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受周总理之命临场翻译朱德委员长的讲话,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成功救场。

  后来,梅兆荣也给邓小平同志做过翻译。梅大使回忆,邓小平听完汇报,不需要任何谈话的参考,一开口就是要点。

  “我是在老一代革命领导、革命家的熏陶下,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德和他们的思维方式。”

  梅大使说,做好外事工作的翻译,除了需要精通外语,还需要熟悉政治观点和表态口径,更要有日复一日的积淀,和关键时刻的定力。

  “翻译的时候,就是代表中国的发言人,要把思想、精神、情绪要表达出来,传播出去。”

  从翻译官到外交官,梅大使与新中国一同成长。

  专业知识为本,政治素养为基,更重要的,是心中常怀为祖国、为民族奉献的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