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党委组织学工队伍参加“全国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2-21浏览次数:104

  • 【摄影 | 】

  • 【摄影 | 】

  • 【摄影 | 】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实战能力,采取针对性强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办法,有效防范和化解危机事件发生,上外学工党委近日积极响应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号召,组织学生工作队伍参加“全国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此次系列培训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办。

       此次培训上外共有50位老师踊跃报名,其中院系副书记6人,辅导员老师32人,院系班导师2人,院系行政人员2人,心理辅导中心专兼职教师8人。我校学工队伍参加人数和在校学工队伍总人数的比例,在上海市高校排在前列。我校心理辅导中心负责此次培训的管理工作,由主任唐筱蓉副教授牵头,汤玉琴老师、李炜老师作为班级管理员,迅速建立了微信学习工作群,做好报名信息的审核、培训信息的传达、培训资料的收集、管理培训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确保本次培训顺利完成。

       本次培训包括230分钟的直播课程,活动安排在11月29日上午进行,当天为周日,参与教师全部准时参加,热烈研讨。直播主题也切合高校学生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实际,分别围绕“做好大学生安全的护航者”“高校心理危机的预防”“高校学生抑郁障碍的识别和应对”“当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几大主题进行。直播专家均为高校及医疗系统心理健康资深专家,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梁宝勇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唐登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谢斌教授、天津大学杨丽教授等。他们结合丰富的工作实践案例,为大家分享了富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干预方法,为有效防范、化解危机事件提供了指引。

       此次培训课程还包括录播课程360分钟,主题有“高校危机干预的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大学生常见的家庭冲突与危机干预”“危机干预中一次单元心理咨询   ”“抗疫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经验交流”,紧紧贴合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需要。参训教师们投入学习,纷纷把学习收获与同事分享,探讨工作中如何切实使用。

       此外,本次培训还包括“主题研讨”,参训老师在我校班级管理员的组织下围绕“如何做好疫情期间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提高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如何提高大学生抗挫能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重点难点” “如何做好家校合作”等主题,开展网上集中研讨,大家纷纷回应讨论热点话题。

    本次培训理论联系实际,主题鲜活,紧紧贴合工作需要,让参加老师对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全面的认知,也为老师们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好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切实增强了老师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大家以后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从事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全面提升我校学工队伍的心理干预专业水平,确保我校危机干预体系全方位的建设。

       参加培训老师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以下是部分教师培训后的感想反馈。

       ——“心理问题不单纯是“心理问题”,也和对生命的思考息息相关,是自己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导致的意义冲突。我们需要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课外活动,立足于人生观、价值观和对生命的思考,增加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体验,挖掘大学生的生命能量,启发和指导大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的生命思考和成长。”

       ——“参加了全国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收获颇丰,近几年在工作中接触到不少学生自杀危机的案例,深感危机预防干预的重要性。这次的学习讲座涵盖的内容十分实用,贴合实际,包括家庭冲突与危机干预、识别大学生自杀高危人群、大学生积极心理提升等方面,帮助提升我们心理工作的能力,促进对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危机干预是一个团队的工作,特别是高校的危机干预,应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发挥联动优势,做相关危机信息卡点的沟通,用最大的投入保证危机干预的有效进行,一方面这是来访利益最大化的保证,同时也有助于避免危机干预过程所有人的情感创伤以及职业耗竭感。”

       ——“要积极构建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中心。要使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能真正发挥效用,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既要有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的领导机构,又要有执行机构和信息提供机构。各级机构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明确归属、理顺关系。”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心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心理危机后干预等方面具有优势,所以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时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学校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为重要目标,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形成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体系。”

       ——“辅导员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要平等的对待。进行谈心谈话也不一定非要在办公室这样正式的场合,可能会让谈话者产生紧张,防备的心理状态,食堂、宿舍、操场,都可以成为谈话场所。工作中我们还遇到过有一类学生,他们渴望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会表现出心理异常的状态。对于这样的学生,辅导员也不能掉以轻心,同样需要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谈心谈话。帮助心理问题学生任重道远,给予学生关心,并且引导他如何正确的表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