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经验做法和工作品牌。学校将“三全育人”(或立德树人)作为纳入高校巡视整改、“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学校立足“两个百年”“两个大局”谋划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建设外语院校特色思政体系,扎实推进创建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校。
2021年,制定出台《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聚焦“全员育人”,根据对学校育人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的全面梳理,将全体教职员工分十类育人群体,明确各育人主体责任,挖掘全校各育人群体的育人工作内涵,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立足岗位职责、从学生需求出发,全面提升育人工作实效。及时总结各群体育人工作案例,加强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的表彰和宣传,培育各群体育人工作品牌,凝练各群体育人工作文化,推动“三全育人”落地见效,构“育人共同体”。组织评选“三全育人”典型案例和先进个人,评出“三全育人”典型案例46个,“三全育人”先进个人42名。
学校坚持系统集成、一体推进的原则,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任务纳入到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纳入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组织领导:加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顶层设计。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构建“‘听说读写译’五位一体外语院校特色思政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制定《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建立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三级任务清单制度。
体系建设:构建外语院校特色思政工作体系。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同步提升,构建理论武装体系。专业教学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学科教学体系。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联动协同,构建日常教育体系。立德树人与办学治校同步推进,构建管理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与底线思维共同部署,构建安全稳定体系。培育引进与评价改革同步落实,构建队伍建设体系。
机制建设: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领导动员机制,强化学校党委主体责任,加强政治引领和思想发动,完善院系党组织委员会议议事规则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健全贯彻推进机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深化组织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政工作。健全示范引领机制,深入挖掘和宣传立德树人先进典型,抓好三大仪式教育,英语学院开展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建设。健全资源保障机制,深化两级管理综合改革,深化综合预算制改革,科学规划、合理改造两校区空间。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制度。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建立监督考核“三个全覆盖”、专项巡察制度。
品牌建设:打造“多语种+”特色育人品牌。形成了“多语种”课程育人体系,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国际理解力。学校连续多年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入选全国首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课堂进教材”试点单位。构建了“多语种”对外文化传播为主旨的网络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文化传播能力和文化自觉意识,提升全球话语表达力。形成课程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融合一体的国际传播新平台。打造了“多语种”海外调查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事务参与能力,提升全球眼光实践力。以培养高层次国际组织人才为抓手,为学生搭建海外实习实践平台,塑造多语种学生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多语种”新型智库为抓手的科研育人平台,提升师生科研能力和家国情怀,增强“四个意识”。建立起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提升知识供给能力和社会启民贡献。打造了“多语种”中外经典阅读和国际比较教育为抓手的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和文明互鉴意识,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构建文化育人机制,建设文化育人场馆,打造文化育人品牌,推出文化育人产品。
相关链接: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调研上海外国语大学
扎根中国· 世界眼光 · 全球话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举行
上外3项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集体备课会
上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党支部、英语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开展联建联学主题党日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三全育人”
6)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五育并举,铸强立德树人多维根基。
增强主题教育实效。2021年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风雨峥嵘百年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和“赓续红色血脉 建功伟大时代”主题教育活动,以党史微课、校史参观、经典阅读、红色寻访等方式,引导青年学生砥砺青春,筑牢信仰。依托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加强仪式育人,讲述上外与新中国同龄故事的内在逻辑,明确上外人始终与国家建设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新生第一课”邀请校党委书记姜锋为新生讲授结合上外校史校情,激励广大学子奋发图强,为国家富强学好本领。深化德育引领,加强中外国情比较教育,开设英文讲党史系列讲座,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提高语言能力、专业能力结合,提升话语能力,坚定学生“四个自信”。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完善网络育人体系。依托“上外学工在线”等微信公众号,发布17篇“我的入党故事”、10期“百年党史大家讲”系列微课、10期“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退伍大学生访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网络教育教育。
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建设“五育并举”优秀学生荣誉评价体系。组织“上外青年说”系列专题报道、14期青年校友生涯访谈、8期优秀毕业生访谈录,“2021年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和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
建设劳育体系。劳育方面开新局,打造多语特色实践品牌,全面启动“劳育工坊”15个,涉及烹饪、种植、清洁等各类劳动,“种布”项目融合劳育、美育、德育,从一颗种子到一块布,特色劳育活动深受师生欢迎,获得媒体广泛关注。
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的“致远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内容涵盖建党百年、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新经济新文化四个类别。2021年,来自16个院系的144个实践团队参与,实践地点遍布27个省,参与学生共计621人次,指导老师154人次。学子们在社会实践中立足本校学科背景,结合专业优势,聚焦“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理想与家国情怀相结合,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相关链接:
第一课| 党委书记姜锋:时代新人,志在四方
“七一勋章”获得者、校友刘贵今到访上外,讲述母校情缘与外交人生
SISU致远 |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前来报到!
从一颗种子到一块布,上外这样的“劳育”很走心
这场科技感十足的体验活动助SISUer“身临其境”学党史
7)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宣传、阐释和实践转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定期报送工作成果。
学校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科学内涵和育人价值,立足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学”上融通范式,在“宣”上发挥优势,在“行”上落实成效,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建设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上海外国语大学分中心,聚焦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传播实践,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研学伟大建党精神,融通课程育人范式。充分发挥学校特色,激活教学主阵地力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学校大思政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话语能力。一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六个课程中心,举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新教材集体备课会,打造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平台,研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的创新实践。二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贯通于课程思政课程链建设,教育教学全环节全过程全覆盖。继续深入推进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为核心的多语种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语料库教学与科研平台,打造红色数据谱系。跨学院跨学科开展集体备课会、教学研讨,集聚智慧深入探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现实路径。推出党史学习教育英文系列讲座,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学生成长、价值观塑造、讲述中国故事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向世界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话语能力。
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发挥多语传播优势。加强伟大建党建设宣传阐释和对外传播,在研学实践中彰显思想理论的价值,在全球话语构建中弘扬精神伟力。一是拓展海外发声渠道和平台,在教研交流中阐释传播伟大建党精神。学校师生深入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发挥国际传播能力优势,通过多语种期刊、多语种网站、海外社交平台等,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学校党委主要领导带头、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发布外语时评文章,以学术观点引领国际传播主流,一年来在国外重要报纸和期刊累计发表百余篇多语种评论。二是创新实践平台载体与模式,在多语实践中学悟传播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战略合作,推进英、法、俄、阿、西、德、日7个语种40万字文本翻译,用乐听易懂的话语合力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动人故事。组建多语种党的诞生地故事采写团队。28个语种、300余名师生深入实践、行走观察,发布100余篇纪实报道和系列视频,让党史故事接地气、传得开、讲得好。与《新民晚报》共同推出百集融媒体产品《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项目,服务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助力塑造中国共产党可信、可爱、可敬的国际形象。
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落实服务群众成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师生服务实践,在创新实践中学习感悟并传承传播建党精神。一是探索红色文旅融合,发挥多语特长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百余名师生多语服务中共一大、四大纪念馆等红色场馆面向国际需求,着力打造一批以英语为核心语种、联合国通用语种、上海城市常用外语和社会主义国家语言为集群的讲解队伍,为伟大建党精神讲解传播和上海“党的诞生地”品牌传播贡献力量。与黄浦区合作重启“外国语学社”,开办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5个语种班级,由上外师生主讲多语种版本《共产党宣言》,赓续红色血脉。二是多语服务城市治理,在志愿服务中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上外115名来自23个语种的“小叶子”志愿者多语种服务进博会,展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姿态和青年志愿者国际化服务水准,助力进博会品牌和上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传递中国始终如一扩大开放、推进多边合作,以实际行动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形象。学校启动外籍人士新冠疫苗接种现场翻译志愿者项目,2021年向上海6个市辖区17个外籍人士新冠疫苗接种点派出志愿者1000余人次,总服务时长6885.5小时,在现场提供专业外语服务,协助医务人员组织、引导外籍人士接种新冠疫苗。
相关链接: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上海外国语大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网: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分中心成立大会在沪举行
上外与一大纪念馆合力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8)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拓展“中国系列”课程等选修课建设,落实“大思政课善用之”要求。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改革有显著成果。学校和院(系)领导每学期上思政课不少于1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课程学科建设,按规范要求做好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教学组织和经费保障,积极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全覆盖。
2021年10月,学校获批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学位点建设迈上新台阶。入选教育部、上海市共建平台。2021年7月,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分中心成立,向世界多语种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设立四个研究中心,分别为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中外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六个课程中心,以课程中心为抓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改革教学组织,由原来的四个教研室改组成立六个课程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中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中心、“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课程中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心、“中国与世界”课程中心。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系列讲座,赋能思政课触感新。增强思政选修类课程供给,依托世界与中国课程中心,组织老师积极申报四史类选择性必修课,在已有相对成熟课程《中外历史专题》《世界中国》课程基础,新确定六门课程,总计8门,已纳入21级本科新生培养方案。
开展思政课跨学科集体备课。围绕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开展集体备课,先后举行“七一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集体备课会。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等教师参加。开展跨学科跨院系集体备课会。2021年9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法学院联合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两个学院的相关授课教授和学院党政负责人参加集体备课会。
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试点。先后在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开展试点。通过跨学院跨学科组成教学团队,贯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提升教学效果。2021年秋季学期,依托习思想课程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中,和新闻传播学院探索联合备课、授课,学院3位高级职称老师和新闻传播学院4位高级职称老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习近平外交思想和经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国际话语权、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开展专题解析。
策划英文讲党史系列形式政策课。聚焦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自2021年4月中旬起推出该系列英语讲座,来自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贸、法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气教师,突出国际比较视角,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提高语言能力、学科能力有机结合,依托《形势与政策》课堂,开展包括“国家间与共同体:全球性议题观察”“历史与未来: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治理探索”等,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传播、法律、生态文明等领域主题的英文讲座。讲座覆盖上外三千余名学生。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课时思政课,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课时思政课。学校制定《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领导听思政课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校领导听课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教学课表,由教务处送交党办、校办,校党政领导根据教学课表,进课堂听课,并将听课意见反馈给马克思主义学院,予以改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规定,每学期每名学院领导(院长、书记、副院长)要进课堂听课三次,并将听课后的具体感受、改进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每学期根据听课情况,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具体讨论,提出学院教学整体改进意见。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通过常委会专项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现场办公会、课堂听课等形式抓好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学校党委常委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思政课建设重点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学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联系思政课教师。
依据《上海外国语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思政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完善外语院校特色思政体系。建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宣传、教务、学工、科研、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协调机制。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划拨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教学研修和国情调研等。完善思政课教师绩效分配制度,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确保思政课教师收入不低于学校教师平均水平。由党委常委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进一步加强党委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推进力度。
领航本科课程思政改革。做好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中宣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试点单位建设,配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向各教育层次推广。2021年持续支持校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新增42门课程。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开设超120门次。举办涵盖校内外教师的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参与人次超500人次,涵盖超30所高校。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聘任首批校内外专家。
牵头开展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工作,获评2门本科生课程、1门研究生课程,是全国外语院校中获评课程数最多的高校。在100门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评选中获评4门,并列为上海高校中获评课程数最多的高校之一。学校6个专业获上海市立项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成立教材工作处,健全教材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材工作长效机制,把牢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修订《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等,制定学校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工作方案,全链条强化教材管理,形成常态化教材审核把关机制,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全覆盖。精准对标国家新时代外语人才需求,打造特色外语教材体系。在首届国家教材奖中获批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1人、优秀教材(高等教育)5项。获评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8项。
相关链接:
《光明日报》┆ 心怀“国之大者” 担当复兴大任
上外马院举行课程中心主任聘任仪式暨新教材集体备课会
李岩松等校领导参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三进”集体备课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改革创新”系列讲座第九期开讲
SISU人才培养: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做好“国家队”新时代战略加法
疫情中一次别样的上外“影视翻译”课堂
上海外国语大学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