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发挥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建设好教职工和学生活动中心,校园文化环境与场所布局合理,活动丰富,管理有序。师生文化活动丰富,管理规范,引导有力,通过综合素养课、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人文教育。
上外不断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成立由党委书记担任主任,校领导担任副主任,党委宣传部等十余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学校大学文化的中长期规划,推进学校文明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教育基地培育等工作。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简称“文化办”,负责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的日常办公事务。2021年,学校瞄准十四五开局之年,编制《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大学文化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国际化行动计划(2021-2025)》等多份规划性文件。
学校积极响应师生诉求,注重空间文化,提升师生幸福感。2021年“西索寓言”书店在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落成开业,多方协同打造“书香校园”体系,依托书店举办“西索寓言”阅读沙龙系列学术活动、悦读荟系列学术交流活动、青春创艺节、多语文化展览、语博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成为上外松江校区乃至松江大学城崭新的文化空间和品牌、
学校建成上海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分基地(党群服务中心),集合党建展示、党群活动、红色阅读、议事谈心等功能,对上外全体师生开放预约,同时在全校范围内打造了一批“党员之家”,创新理论学习实践新模式,加强精神空间与物理空间建设,充分发挥空间育人功能,为师生提供舒适的校园环境和学习工作条件。
修葺一新的松江校区图书馆、虹口宿舍区食堂全新开放;打造多个“党员之家”“学生之家”“教师研习空间”和“公共阅览室”,为师生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公共空间;攻坚推进办学重心转移配套工程,整修院(系)楼宇近2000平方米,完成2栋教学科研用房装修,修缮行政楼老旧空间7600平方米;持续开辟和改造两校区教学楼、宿舍楼、咖啡吧、阅读角等多处学习共享空间;校友中心焕新亮相,为返校校友、校友活动提供更为舒适温馨的环境。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校特色彰显。“西索书店”建成一年来,深入挖掘书店联通展览参观的独特模式,打造以多语为特色的多功能阅读学术交流空间,挖掘学术传播价值,2021全年举办“西索寓言”书店多语文化学术系列活动40余场。其中,“西索寓言”阅读沙龙7场,悦读荟活动5场,多语文化展览1场,语博大讲堂系列讲座20场、“SISU兰台文博”系列讲座7场,以及语博会沙PUP多个系列讲座近20场。
打造精品项目,全方位拓展文化育人模式。第四届鲁迅文化周“鲁迅与世界文化对话会”、2021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艺术教育论坛在上外举行;学子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获得佳绩。
推出《世界眼光 全球话语》等形象宣传片以及原创系列微纪录片《字词典章 家国人生》(Collecting Words, Connecting Worlds),后者包含30分钟时长辞书纪录片和8部系列短片,在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各媒体平台陆续发布,点击量逾十万,在上海地铁和公交的东方明珠移动电视节目同步播放,受到广泛好评,《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观新闻》等关注报道。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内涵丰富、成果丰硕,各院系形成一系列特色文化项目,围绕建党100周年等主体推出上外文化品牌活动。
【支撑材料】
49)开展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研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学校校史、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宣传。建设并开发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名人馆、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等特色育人平台。
上外以“党建+”引领,立足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完善外语院校特色思政体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思政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聚焦建党百年与中国外语教育,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活动。2021年,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建立战略合作,推进7个语种40万字党史文本编译工作,联组学习开展专题研讨;党委中心组开展多种形式理论学习,举行“学党史”“悟思想”专题报告,举办“开新局”专题研讨,推动“办实事”实践;全校各党组织全年组织开展近400场主题理论宣讲,听众超过3万人次。师生理论宣讲团在校内外共开展理论宣讲近200场;举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与中国外语教育”等专题展览和“多语种《共产党宣言》”文献书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多语种书展等文化展,院系单位创新平台载体开展多语微党课、党史外译云课堂、多语党史创新实践等特色学习活动,党员师生在浓厚红色文化氛围中沉浸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同时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策划传播系列报道,原创采写《在行走中增进认同:上海外国语大学让党课“走新”又“走心”》、上外与一大会址纪念馆多语种译介党史故事报道等特色报道。组建学生记者团,开展“多语种讲述党的诞生地故事”活动,组织28个语种300名师生,以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为党史故事讲述的切入点,深入实践、行走观察,撰写100余篇纪实,在多语种网站群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图文报道和系列微视频,让党史故事接地气、传得开、讲得好。
聚焦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开展系列活动庆祝建党百年。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表彰大会、艺术展演等方式,举办“建党百年:世界眼光与全球话语”学术研讨会,致力于构聚焦“多语种+党建”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建语言科学的中国学派。举办“扎根中国·世界眼光·全球话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举办英文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提高语言能力、学科能力有机结合,提升全球话语能力;举办上海市大中小学生讲好党史故事英语演讲比赛,全市633所学校3616名学生参与;举办“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贡献——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为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提供理论支撑。上外“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分中心”揭牌成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试点工作获央媒报道。
依托近年建成的世界语言博物馆、改造扩建的校史馆等文化地标,将学科专业建设与文博育人工作相结合,成为学校实施科普教育和培育大学文化的延展空间;2021年5月,上外与东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五所高校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共同发起成立松江大学城高校档案文博联盟(简称SUTAAM),成立大会在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召开。
加强对学校校史、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宣传。发挥校史资源育人功能,举办纪念老校长王季愚等专题展览,组建大学生文博工作协会;创作《渔阳星火:外语教育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姜椿芳与百科全书:外语教育与改革开放》《时代之声:“译”起战疫》等校史文艺作品;校史音乐剧《一生心译》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组一等奖、优秀创作奖。
致力于中国非遗传播更加系统化、国际化,学校发挥多语种、跨专业的优势,组建师生项目团队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编撰史料等形式,结合实践助力非遗的传习与传承,推动中国非遗的国际传播。“云上非遗-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项目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金奖;《“记 • 译 • 传”: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系列译介产品》获上海城市国际传播最高奖“银鸽奖”。
【支撑材料】
50)组织参与“大师系列”校园剧、“礼敬中华”、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校园歌会等各类文化活动,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值建党百年之际,大师剧《寻找〈姜椿芳〉》在上外成功排演三轮的基础上,成功孵化了《世界眼光:求索知识领域》《一生心译,纸短情长》等多个校史剧选段短作品,于2021年完成3场校内外演出。多维度、小切口、深挖掘了校史剧育人内涵,在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我们都是答卷人——上海大中小学生学党史全媒体争先赛”中深受好评,通过上海教育电视台节目向全社会辐射了较大影响力。弘扬宣传了上海高校的文化代表性人物,传播了上海文化名人在文化、外语教育、马列主义传播和大百科全书事业上为新中国建立发展做出的贡献,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为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学校依托艺术教育中心、大学生艺术团、创新创业与实践教育学院,举办各类校园品牌活动。2021年,学校全年举行艺术教育活动77场,覆盖观众逾10000人次,校园艺术氛围不断提升。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包揽全国一等奖在内11个奖项,其中校史主题原创音乐剧《一生心译》荣获戏剧组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学校剧团、主持人团、舞蹈团、合唱团和乐团陆续在校内开展专场演出,开设12场“艺述”系列工作坊,举办8场讲座,1场草地音乐会,为师生带来艺术与美的享受;此外,举办“西索寓言”书店多语文化学术系列活动40余场和第一届“西索寓言”青春创艺节,激发校园创意新活力。学校认真开展美育教学与研究,提升艺术教育整体水平,建立《理解艺术》本科生必修课程体系,纳入培养方案、实现100%本科生参与艺术教育。依托上海国际艺术节初步建成国际艺术教育联盟;与多家艺术院团、场馆形成美育+合作。推动与中国美院正式签订校际战略合作协议并深化交流;与敦煌研究院实质性合作即将启谈,敦煌壁画艺术展览已近展品到校阶段。
【支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