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学子话上外
作者:     更新日期: 2012-04-19     访问次数: 1175

上外学子话上外

 

六十年风雨,上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经过一次次办学飞跃和教学改革,今天上外的专业已然呈现百家争鸣的多样化特色,感受最深刻的自然是身在上外学习的各院学生了,且看上外学子如何话专业。

 

一、英语专业

说起外国语大学的专业,首当其冲的便是英语。上外的英院人数众多,精英辈出,其专业能力和文学底蕴也是数一数二的,更有开设国际公务员班这样的精品专业,高级翻译学院在翻译界也是为人称道。

兴趣成就精英——访高级翻译学院09级翻译学专业学生蔡晨艺

蔡晨艺是从上外的本科新闻专业直升研究生进入高翻学院的,在外人看来是十分出色又顺利的一条路,然而这中间要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只有她自己能体会。本科期间她便十分向往高翻学院,直到最后成功直升,这中间的秘诀可以用她常说的一句话来概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外的高翻学院只设研究生,这更突显了其培养高精尖外语人才的定位和目标。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很大一部分是要靠课外的自主研究,因此必定是有所兴趣,才静得下心来钻研学问。高翻学院下设口译系、笔译系和翻译研究所,这三个专业的学生研究方向有所区别,蔡晨艺做了个很形象地比喻来介绍:“如果说口译和笔译实践更多偏向培养足球场上的运动员,那么翻译学便是教练的摇篮,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将工具理性转化为学术理性,以便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实践。”

高翻学院的选拔很严,一定要具有大学英语专业八级或高级口译水平,但更严的是之后的多重专业训练,而这些都是学校聘请著名的翻译家和学者来教授。“他们多是翻译界耳熟能详的重量级人物,而相比之下自己根本是nobody,但所有的老师都非常平易近人,不仅是学术上的导师,更让我理解了人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mentor’的涵义!”蔡晨艺提起高翻的老师便激动不已。高翻的老师数量不多,课程安排也不很紧,但含金量极高,长期大量的翻译实践使得他们不仅在专业学术上精通,更能用各种实例来教授知识,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此外,他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悄无声息的翻译界革命,每一个高级翻译人才都应该为制定更合理的市场规则而做努力,为翻译界带来新气象”。老师的思想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每个人都很热爱自己的专业。

刚开始学习时蔡晨艺也有不适应之处,由于本科阶段不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她觉得自身文学底蕴的积累还不够,同时,对社会科学的认知也不够深入,这就需要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翻译对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要求很高,没有相关的knowledge base你根本跟不上老师,也做不出好的翻译。”与本科阶段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不同,研究生的学习更注重整个人厚度、深度的增加——只有真正理解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兴趣”。

当然,研究生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上课外,蔡晨艺仍然没有放弃对本科新闻专业的兴趣,在新华社上海分社做实习记者,参与研究生会学术刊物的编辑工作,同时也会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英语翻译及培训兼职,这些实践工作不仅是她应用所学知识的平台,同时也让她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作为一个高翻人,不管被冠上多少title取得多少荣誉和证明,只要记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自己的兴趣,我就是自己的精英。

 

二.小语种专业

上外作为一所语言类特色的高校,各语种教学的覆盖面非常广。除了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英语学院,种类繁多的小语种专业也成为了近年来考生们炙手可热的选择对象。

学一种语言就是学一种文化——访俄语、西语、东语专业学生

了解校史的人都知道,上外的前身是“上海俄文专科学校”,所以俄语自然是学校最早开设的一门语言。可能也是由于建校早期就颇受重视,俄语专业一直都是独立于东方语系和西方语系外的一个独立学院,“金碧辉煌的俄语系虽然不大,却处处彰显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07级俄语二班的宋国臣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高三阶段,由于学校拥有较多上外保送名额的优势,自己又比较保守,宋国臣选择了并不算热门的俄语专业。凭借着对俄罗斯文化的好奇和自己的努力,零基础的她很快赶超了班上一些有俄语基础的同学。她说:“我们的基础课程安排得很紧凑,只要花多一点功夫,没有基础同样也可以学得很快。”记者了解到,俄语专业前两年的课程确实排得很满,而这对于基础的文法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一种语言其实就是学一种文化,俄语系大三大四的课程也相应地以俄罗斯文化为主,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学好俄语。师资安排上宋国臣也表示很满意,“我们专业的师资力量在全校也是数一数二的,再加上班级不多,几乎每个班都能上到好几个教授的课。”外教地道的文法指点,出国交流的实际锻炼更是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与建校初期浓厚的政治因素不同,现在的俄语专业学生可能更关注日后的个人发展,“一方面自己对俄罗斯文化有兴趣,一方面又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和出国深造的机会,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我们更努力地学习,调动积极性。”看得出,作为一个大三的俄语专业学生,宋国臣对自己未来发展还是很有信心。

希腊语作为两年一届,甚至以前是三年、四年一届的稀有专业鲜有人问津,但这并非坏事,希腊语专业的同学在属于他们的一片桃花源中同样很有收获。

07级希腊语的黄蕾同学告诉记者,选择志愿的时候冷僻的希腊语一下子吸引了她的注意,而选择的初衷正是出于自己对希腊这样一个美丽国度的好感,想要去了解他们的文化。真正进入语言学习阶段后,她明显感到了课程的难度和海量作业的压力,“我们是小班教学,一个班才15个人,老师盯得很紧,不允许有片刻的怠慢,不过这也是促进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毕竟在冷门语种大家都是零基础,老师也希望所有同学都能齐头并进、共同进步。”虽然学得辛苦,但在黄蕾眼中这是任何语言学习都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只有掌握了这门语言,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说到这里她也提出了这样的担忧,“由于专业课程多、排得满,我们拿到的学分绰绰有余,很多同学怕精力不够也就没有选修公共选修课、辅修这类课程,但我们学语言仅仅是工具,没有其它领域的知识支撑的话,总感觉有些单薄与不足。”小语种专业的课程如何多样化与专业性兼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相信更人性化的课程设置会让学生在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素质。

说到稀有,其实还有比希腊语系更稀有的专业,那就是08年新开设的希伯来语系,四年一届、14人一班让他们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全校唯一。

沈剑彧有幸成为了上外第一届希伯来语的学生,她坦言当初也就是一时新奇填了这个专业,并没考虑太多风险。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她对希伯来语和以色列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而这都要归功于高强度的外教课。“外教课如此之多是我最没有想到的,几乎所有语言课程都由以色列人教授。一开始的确非常吃力,不过适应了也就好了,现在反而觉得这样的模式很好,语言学习的开始阶段一定要有外力强迫才能学得更快,才能养成习惯”。她说。

而希伯来语的学习也帮助沈剑彧改变了对以色列及中东地区的认识。“其实那里并没有新闻上报道的那么危险,那里的人民也不像我们一般概念里的不可理喻,大多数人对他们存在误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那里的文化。”她表示自己希望能争取到去以色列出国深造的机会,把我们的文化带到那里,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所学,能让更多的中国人真正了解以色列,了解希伯来文化。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她有这样的信念,相信一定能实现!

 

三.复合型专业

复合型专业也是上外学科类专业的一大特色。虽然不见得有纯语言类的专业那么响亮的名气,但也是培养了一批学科、语言兼修的多面手。

优势贵在真正复合——访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

新闻传播学院是复合型专业的一个典型例子。07广电的陈伊萍同学说起当初进校的想法不禁笑了起来,“其实刚开始对这个专业并没什么了解,觉得广电就是做主持人的,光鲜的形象、丰厚的收入很吸引我,入学时又有学长说我们专业学得多、面很广,同样付学费性价比也高很多,更是信心满满。”

学了一段时间后,陈伊萍发现现状与想象其实有很大不同。大一的课程基本以英语和专业理论为主,大二开始忙于各种拍摄剪辑的实践,大三在实践的同时又引入论文的写作,到处奔忙的生活让她体会到新闻工作者真实的生存状态。主持只是种种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幕前幕后以及团队合作的经历让她成熟了许多,“深入广电这个领域,我看到了很多,原来世界不像我原先想的那么简单,这是一次成长,也是一种历练,对未来的实际工作肯定也是有帮助的。”她说。

双语教学 思维培养——访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学生

今年是07级金融学专业的刘昂同学在金贸学院学习的第三个年头了,一路走来,她感觉收获颇丰。由于来自东北,大一刚开始英语基础与上海的同学差距较大,但经过一段时间自己的努力,加上复合型专业与英语专业同等的高要求,到大二时她的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也许要得益于上外浓厚的外语氛围和双语教学,所谓双语教学,是指上外的老师多是双语人才,通过双语来授课,甚至于使用外语教材,比如金贸学院的《管理学(Management)》便是使用与国外相同的MBA专用教材,考试也是全英文问答。刘昂介绍说,这种教材看上去很厚、密密麻麻全是英文,但里面的案例解析非常透彻,且原版教材理解上没有了翻译的障碍,实际上对专业和英语双方面的学习来说,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刘昂同学强调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他说,大学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的培养。很多专业课的学习理论性较强,真正能为实践所用也许并不多,但金院的专业知识特点就是多用图表曲线来表达,这就培养你立体、二维的思维,善于用图表来说明问题,这种灵活形象的方式更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金院的学生还热衷于参加大大小小的商业和国际比赛,这既是对所学知识和外语的应用过程,也是积累实践经验的一种方式,一旦有这类比赛,就会出现“全民参赛”的情况,他们也在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走出上外,凭着双语才能和经济头脑,金贸人也一直在各行各业取得骄人成绩。他们相信,现在的学习,是为思维的开拓和以后的成功而作的积蓄。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我们通过它来认识世界;专业知识,是一种实际的能力,思维的培养,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年代。六十载一路走来,今天的成就让上外备受瞩目,而再过六十年,新一代上外学子必将为学校的发展再添精彩一笔!(新闻传播学院林若茹 宋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