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是怎样炼成的——访上外国际公务员班
你能不能想象,有这样一个班级,里面的人都是学了10年两种外语,他们将来也是拿两种外语专八证书的人,他们有“4+2”本硕连读,他们上课满校园地跑,他们学法律经济新闻还学外交礼仪,要修180个学分,他们全英文授课连英语考试都跟别人不一样,他们从大一开始每周上40多节课每月一考……这就是上外“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四大创新平台之一”——国际公务员班。
什么是“国际公务员”?这个名词对一般人来说也许有些新鲜而陌生。“那是2006年5月,在英语学院的专业评估汇报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国际公务员’的概念。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它不是某个专业的名称,而是代表了一种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规格,也就是国际化人才。”在学生中以幽默风趣著称的英语学院院长梅德明教授饶有兴致地谈起国际公务员班的由来。此后,在校党委的领导和组织下,经过多次会议的商讨,终于在06年冬确定了招生计划,07年招进来第一批学生。
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只能摸索着前进,以国际组织中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为标准,按照同国际接轨的高度和方式来设置模板,一点点把这个实验班办起来。招生的时候首要条件就是两门外语基础,这便把生源锁定在从小接受语言类学校浓厚的语言氛围熏陶、甚至有国际化背景的优秀学生中,班级的规模宜精不宜多,始终控制在每届20-22人。校方还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协调小组,由谭晶华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及各相关教学单位的院长或系主任组成,专门负责国际公务员班的教学和评估。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计划,都进行了开创性的改革实验,所以同时这也是一项教学研究项目。
国际公务员班的课程具有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和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不同寻常。07级的魏晔同学介绍说,除了英语小班教学外,小语种都是插入相应的小语种专业06级的班级学习的,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公共课和各类专业的课,于是全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张互不相同的课表,很多课都要安排在别人都已在休息的放学时间。“加倍加量的课程意味着每天都有如山如海的作业,大学以来我从来没在晚上12点前睡觉,更别提期终考试前繁重的功课复习了。”
就是在这样的高强度学习中,当年的第一届学生转眼到了大三,魏晔说,现在回过头去看才知道自己学到了那么多。多种外语的学习不仅是增加了对外交流的渠道,更是拓宽了你看世界的方式;双语教学让学生自己直接接触外语原版教材,更易理解的同时也培养了外语表达中的逻辑性和思维方式;各种专业技能的学习虽说杂,却是一种知识互补,促使你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充实自己;学校还提供了一些对外交流的机会,真正为他们打造国际化平台,比如她的四名学法语的同班同学今年就已经去比利时交流了,而魏晔以及其他20多名同学也在英语学院的安排下将于明年春季赴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进行短期学习,并考察华盛顿、纽约、费城等地。
三年来,学校各方一直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这个实验班,在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上也不断地作出调整和完善,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情怀且全面掌握并能熟练使用英语及另一门外语、胜任在国际组织、跨国机构、多边团体等国际性或涉外型机构从事外事、文化、教育、翻译、卫生、经贸、法律、新闻、管理、军事等国际事务工作的多语种国际化专门人才”。随着报名人数逐年增多,学生来源逐渐多元化,从第一届只在上外附中招生到后来向其他省市的外语学校开放,学生的质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注重语言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国字头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全才。在学籍管理上,实行较为灵活自由的“优者准入、优存劣汰”原则,梅院长就曾从日语学院一年级下挖掘一名学生进国际公务员办培养。梅院长一再强调,国际公务员班不是专属英语学院,不仅限于英语学院,它是全校各院系通力合作打造的重大的人才培养改革项目。
当然,这是一个创新项目,在探索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操作层面上的困难。07级朱欣浩同学告诉记者,国际公务员班的课业繁重,所学知识不易及时消化;同时,参加学生活动的时间有限,也减少了大家与实验班以外的同学沟通机会。当然,国际公务员班充分享受了全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高压下的同学们仍然信心十足。随着培养机制和条件的不断完善,国际公务员班一定会越办越好。毕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以后的以后,他们走出上外,无论是在国际组织供职,还是在其他行业就业,都会有过人的优势和惊人的能力。
在上外六十周年校庆之际,梅院长表达了对包括国际公务员班在内的上外学子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坚定信念,磨砺意志,积极研究国际动态,明确国际型人才的要素,拓宽国际视野,增进国际情怀,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作为语言类高等学府,上外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上外人应该走在世界的前列,跨越并突破狭隘的地域情结,树立地球人的理念,真正做到“爱地球”,“爱全球”,为国际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胸怀全球的上外学子,志存高远,路在脚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在滴水中见海洋,在锤炼中磨练成真正的国际化人才。(新闻传播学院林若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