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上外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
作者:     更新日期: 2010-12-11     访问次数: 456

增强“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上外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

 

——访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

 

历经60年的积淀与磨砺,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经从建校之初的俄文高专发展为一所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教、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然而,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我们上外又将如何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呢?对于这一问题,校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加强学校师生的国际视野”。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背景

对于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吴友富书记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不论是对我们上外,还是对我们整个国家,这都涉及我们国家的战略决策。”因为日益增强的经济全球化与对外交流的加深,中国经济必定要融入国际经济的大环境,而且将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使得国家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上升。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拥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是相对比较欠缺。这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吴友富书记还提到,“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对于我们中国未来的继续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极其重要与深远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其青年人才的能力与智慧;拥有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精尖人才定将为国家的继续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国际化人才构成要素

对于如何才算是真正的“国际化”,吴友富书记认为,“最起码有三条,外语、技能和胸怀。”不同于以往外语类院校“国际化”只注重外语一个方面,上外下一步的国际化人才教育将通过锻炼外语水平,培养道德情操等多方面加以完善与补充:外语方面,不仅仅是会一门语言,而是必须精通一门非母语语言,通晓两到三门其他语言,这样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就有综合的语言能力;技能方面,应当是拥有能够在国际社会中较为普遍,同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技之长;对于胸怀与国际意识来说,应当对于不同文化、不同风俗有博大的胸襟、宽容的气度,并且能够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对于这三个构成,我自己把它分为三个层面,”吴书记认为,“外语应当作为第一层面,也可以说是‘工具层面’,因为外语在对外交往中是以工具的形式存在的;国家化人才的技能应当算是第二层面,也就是‘知识层面’,在实际运用中知识可以通过工具进行转化;对于意识与情怀,应该是‘精神层面’,这为国际化人才开拓视野,加深对外了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优势

在谈到上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优势时,吴友富书记告诉我们,“在经过了近20多年的不断发展后,我们上外已经开设并发展了一大批具有相当知识层面的复合型专业。”所谓复合型专业,就是在1983年上外首次开设国际新闻这一复合型专业开始至今,短短20多年已经涌现了对外汉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国际政治、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汉语言文学、公共关系学等十多个复合型专业,涉及文、教、经、管、法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以专业与语言并重,专业与语言相互促进的上外独特的复合型专业特色。这在全国其他的外国语院校中也是较为少见的。

上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平台

说起上外整个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与规划,就不得不要说到一个词语——“平台”。作为培养系列国际化人才的“孵化器”,上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平台主要有高翻学院、国际公务员班、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等诸多项目构成。其中,双语教学的起步较早,早在1983年国际新闻学专业开设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双语(汉语与英语)教学,其用英语教学课程的比例占到整个教学课程的大约80%。吴友富书记指出,“既然我们上外有这个能力搞双语教学,那我们就要坚持,把它做到最好!”

在整个平台中最富盛名的应该属于上外的高级翻译学院。教育部于2003年正式批准在我校建设同传基地,同年4月1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上外虹口校区成立,下设会议口译系、专业硕士系和翻译研究所。其中会议口译系按照国际最高标准培养专业会议口译员,获得联合国与欧盟口译司的认证。经过两年系统、严格的研究生层次专业培训,会议口译系的毕业生将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证明其能胜任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国际外交及各种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其专业含金量可见一斑。

吴友富书记强调说,上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综合平台一定要搞,因为这个平台是作为国际化人才的支撑;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上外对接国家战略的支撑。“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个平台,那么相对来说培养国际化人才就会变得比较困难,这样上外就难以对接国家的总体战略。”吴友富书记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也是上外当前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对接国家战略 结合科学发展观 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

对接国家战略是加快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划。吴书记指出,只有紧紧与国家战略对接,才能“明确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明确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从而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近期,我校正在筹划做一个系列研究,内容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国际环境比较。其中包括对各个国家的政治研究、经济研究、法律研究、政府制定结构研究、社会文化研究以及与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等。这个研究正是我校对接国家“走出去”战略的研究产物。吴书记指出:“原来我们的研究重点都是语言和文化,而现在的研究都是紧贴国家‘走出去’战略。为国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准备。”正是因为紧紧对接了国家战略,这个项目才能起到加快国际化培养的目的。既为社会服务,也是为我们学生的教育服务。

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入到我校的教育系统改革中,这无疑是上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又一重大进步。从教育理念到实施方法,从学校定位到操作平台,学校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整体改革。以往就事论事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培养目标,选择教育模式。在过去几年中,我校的教育模式遵循了“三步走”的做法:第一步是解决多语种教学,第二步是针对复合型专业教育,第三步才是国际性的培养。

 

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树立一个全面的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这样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而这个角度就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精神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吴书记强调:“学校的精神很重要,要有针对性,原先的理念已经脱离现实,所以我们要有新的定位,树立新的精神。”

而对于上外的未来,吴书记认为如果仅仅把上外建设成一个纯双语教学的学校,那么学校的发展就会没有后劲。因此他表示学校的发展“要与国际接轨。”上外不仅要培养语言人才,更要培养有知识,有综合能力的双语种人才。这其中的知识包括了国际政治、法律、经贸等各个方面。而综合能力指的是国外实习的能力。只有这样,上外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国际化人才。(新闻传播学院金哲 李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