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卓斐:玉壶存冰心,我“思”故我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19浏览次数:149

  • 【摄影 | 】

  • 【摄影 | 】

  • 【摄影 | 】

编者按:“学生来上大学的第一要义不是学一门手艺,而是通过大学提高素质,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世界。”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卞卓斐老师的思政课堂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多给学生一点理想主义情怀,让他们多读一些书,多思考一些问题,透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扇窗去望纷繁世相,拎清真真假假,辨明是是非非,从而在面临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理解、判断乃至决策时,自信而笃定,游刃而有余。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上外率先提出了建设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开展探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风雨兼程,上下求索,经受住时**验,入选上海课程思政试点高校。

作为亲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员,卞卓斐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创新的教学形式,让穿枝拂叶的上外学子,踩着花香馥郁的小径,牢固掌握伦理与法学知识,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上外人。

探究之路:百年树人 适时代培修养

如果有谁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味同嚼蜡,那他可以来一趟卞卓斐老师的课堂。相比中学以灌输为主的教学风格,西索思政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在卞老师的课堂上,她尝试开展情景模拟、专题研究等形式丰富的理论实践课程,将伦理学与法学范畴内艰深晦涩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在广阔的教学空间中主动寻求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二十二年间卞卓斐老师几乎都在教学第一线,她坦言能体会到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愈来愈独立自主。“今天的孩子从小就被各种媒体包围,就一般的知识宽度而言,他们知道的可能比老师还多。”如果教师上课不认真准备,讲义不能达与现实问题接轨,单靠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肯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传承与创新并重调整的授课模式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思考的空间。

为此,卞卓斐老师积极使用网络教学,与学生形成网上网下、课上课下的互动,进行理论知识的交流探讨。与此同时,在原本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她引入了更有争议性的伦理学或法学问题,从而拓展教学的深度。

在课程内容讲授的过程中,卞老师特别强调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她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将伦理学、法学、人生哲学、人际关系学等学科板块串联起来,从而在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融合,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密切。

成长之路:点亮灯盏 点滴皆可闪光

有了独出心裁的教学设计,对于同学们而言思政课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设计,将自己思考成熟的观点和正在探索的困惑一并呈献给学生。在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道德和法律相关案例的探讨中,他们得到的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大道理,在讨论之中就有了很强的参与感。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好奇心,都希望能了解身边的事物,卞老师要扮演的角色更像是点灯人,帮他们照亮周围的世界。

“我不是说在教学中插入一个讨论,而是以讨论-提问-讨论-提问这样的一个方式来推进整个课程。在不断地提问中引导讨论,最后做出总结。”通过这种方式,“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等模块的教学新想法、灵感不断涌现,卞老师不断赋予学生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她看来,上外很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包容不同选择、不同理想、不同追求的老师和学生,这就使得学生有一个选择和吸收的余地。“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我不需要学生接受我的观点,而是能和我交流。通过课程让学生们对原来某些思维定式产生怀疑,继而和我讨论,这才是我希望的。”

“她从不强求你接受什么观点,都可以充分讨论。” 卓越学院17级学生一年前也感受过这种“开放式”的课堂。而他们发现,每当讨论到最后,卞老师的观点往往都是让大家比较信服的个。

每个人对自身的判断不同于事实判断,思修课的核心是树立更加积极主流的价值观,除了“主流”意见外,还会有一些“非主流”意见,老师肯定理解得比学生透彻,只有置身于具体情境中,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发现他们脑里存在什么问题和误解,在讲课时就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出特别需要注意的误区与盲点。学生就会觉得听课是必要的,可以少犯错误。

实践之路:兼容并蓄 他山之石攻玉

依托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卞卓斐老师做了很多跨学科的探索。通过跨学科研究,她对伦理学、法学的本质有了越来越准确的把握,同时又能将原本艰深晦涩的概念交融到课程里面去。这种交融不仅对卞老师很有帮助,对学生来讲也很有帮助,改变他们以往的认知方式,又能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为此,卞老师不断扩充知识贮备,寻找新的视角与思路,用来研究不同的课题。做这种尝试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卞老师回忆道,有一次她请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用五个以上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个性;与此同时,卞老师请台下的同学以匿名的方式写出他们眼中这位同学的形象,并在现场把这些同学写的纸条念给台上的同学听。

当黑板上“大大咧咧”、“缺乏自信”、“沉默寡言”与“热心肠”、“善于自省”、“谦虚随和”等积极的评价猛烈碰撞时,课堂上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只是那一瞬间,就让同学们了解到自我认知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性,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位同学对自己的认知。

“能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有爱心的人,明确做人的底线,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一责任是超越时代的,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意义所在。卞卓斐老师说:“我坚信这是我的职责所在,秉持真正的信念才能做到教授和分享,我“思”故我在。”